“武昌南”有望告別“武昌難”,重拾昔日“南大門”的繁華。
昨日,記者從武漢市人大常委會獲悉,該市國土規劃局答復市人大代表建議時稱,隨著白沙洲大道、雄楚大街(二環線南段)、鸚鵡洲長江大橋以及其配套工程的規劃建設,武昌南地區及將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武昌南”發展定位,根據相關城市規劃,白沙洲地區將建設成為功能完善、環境優美、配套齊全、和諧生態的綜合性城市發展新區;武泰閘地區將結合濱江空間和紫陽湖公園,延伸首義片區的文化特質,打造具有人文內涵的濱江片區。目前,為推動該地區發展,武昌區政府已啟動環紫陽湖片區改造規劃及白沙洲智慧產業園建設規劃的制定工作。
根據規劃,這一地區將規劃建設5處大型公園綠地,分別為白沙洲江灘公園、武金堤公園、白沙中心公園、白沙洲公園和白沙三環公園。此外,武泰閘地區規劃的公園綠地,主要集中在江灘、巡司河街與江安路之間和紫陽湖公園南側區域,結合道路、地鐵和生活服務中心進行設置。武泰閘地區已列入武漢市“三舊”改造,該地區內舊城鎮、舊廠房和舊村莊,將進行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成片改造。其中,鲇魚套貨場及其鐵路線將進行整體搬遷和拆除。交通和道路也將大大改善。其中,武金堤路(武泰閘—江夏)、臨江大道南延線兩個項目,已列入今年城市基礎設施重點項目計劃。
武昌南,北起武泰閘,南至白沙洲一帶,西起長江沿岸,向東一直延伸至京廣鐵路沿線。110年前,張之洞主持修建武泰閘,這里逐漸成為交通、商貿繁華地帶。近年來,隨著武漢城市發展,“武昌南”仿佛成為江城騰飛中被人遺忘的一角——城中村扎堆,產業布局雜亂,大片土地閑置,市政設施落后……2010年11月,本報推出了大型系列報道《把脈武昌南》,引起讀者強烈共鳴和對武昌南地區的高度關注。